第217章 不是玩笑_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笔趣阁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第217章 不是玩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7章 不是玩笑

  关于出海这件事情,朱允熥是认真的,也算是在下一盘大棋。

  对这件事情有着极高的期待,也就意味着朱允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管朱允熥愿意还是不愿意,一些客观规律总是没办法改变的,他能够做的事情就是靠自身的身份加以引导和推动。

  尤其是现在所作的事情是第一次大规模出海,第一步就必须要走的踏踏实实,甚至是必须要去的胜利,还得是大胜才好!

  新的一天开始,朱允熥还是延续早早的起床开始上朝作为迎接新一天的惯例。他现在也都习惯了这些事情了,生物钟早就调过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朝堂上自然也要商量、汇报一系列春耕的事情,包括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等等。

  这都没什么问题,只要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就好,这一点满朝上下也都算是有经验,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什么差错了。

  下朝后,朱允熥回到文华殿召见耿炳文,“长兴侯,此次三大营出征,你觉得如何?”

  耿炳文是谨慎的性格,回答说道,“回殿下,臣以为晋王、燕王都是久经沙场,如何调兵遣将他们都有分寸。臣以为三大营虽成军较短,只是战力不俗。”

  三大营确实成军的时间相对较短,就算是成军时间最长的神机营那也只是有着才两年的历史而已,而五军营和三千营成军才一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这一次出征不应该带上三大营,他们似乎更应该是训练等等,这好像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不过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毕竟三大营虽说成军的时间短,可是都是抽调的京军精锐,只是将各种精兵强将集中在一起,不算是完全的新式军队。

  即使是纯火器部队的神机营,那也不需要担心太多,军中上下会使用火器的将领可不少,如何让他们发挥出最佳战力,那些将领心里有数。

  听到耿炳文这么说,朱允熥笑了起来,“那自然最好,我就怕三大营成军较短,战力有些不足。”

  “殿下无需多虑,晋王、燕王用兵不少。凉国公与颍国公更是久经沙场,如何让大军布阵、厮杀,他们都有分寸。”耿炳文有些遗憾的说道,“臣此前也曾观看三大营演练,战法都是现成的。”

  这话绝对不是耿炳文在讨好朱允熥才拍马屁,这些也算得上是他的心里话。

  神机营是火器部队、三千营是精锐骑兵,而五军营则是混合兵种了,也是三大营当中战斗力最为彪悍的精锐。

  三大营如何配合、三大营如何作战,对于蓝玉、傅友德这样的宿将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先不说有了一段时间的练兵,单纯就是以前的经验也就足够了。

  有着集合了天下精锐的三大营在手,在作战当中当然更加有把握,只是如何将三大营的战斗力发挥到最佳,这可能需要点磨合、检验。

  “臣以为这一次神机营最为特殊。”耿炳文继续说道,“他们俱用新式火药,现在的漠南等地怕是雨水较多。”

  听到这些,朱允熥也忍不住担忧且期待,“是啊,若是以往的话,这些火器在雨水天气最为困难,战力肯定要受影响,现在就不同了。”

  这么说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以前的火器等等自然有可取之处,只是也确实有一些短板、先天不足,这些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只能是努力的去克服。

  有耿炳文这样的老将肯定,朱允熥心情自然好了不少,底气看起来也更足了。

  耿炳文离开后,道衍笑着对朱允熥说道,“殿下向来思虑周全,只是臣觉得既然已经用兵,殿下该再无忧虑才好。”

  “说的简单。”朱允熥就笑着吐槽说道,“你这大和尚说的简单,朝廷这一次出兵数万,除朝廷精锐之外尚且有各地藩王护卫,我如何不能不在乎这些事情。”

  这是朱允熥的心里话,实在是因为这一次用兵比较重要,心里会有些紧张也是理所当然了。

  朱允熥也知道道衍的担心,说道,“我知道你们心里所忧,无非就是担心我这时去临阵调将。放心好了,我虽说自信自傲,只是也知道自己短板与不足,不会胡来。”

  这也是朱允熥的心里话,微操大师这样的事情肯定不能做了。他有一系列的不足和短板,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行了。

  作为大明朝的皇太孙,朱允熥还是保持着皇太孙的本份也就行了。

  调兵遣将、调配资源等等,这些就是朱允熥该做的事情,对他来说这算得上是本分了。制定战略目标等等,这些也都是朱允熥可以做的事情。

  可是如果说打算微操、遥控指挥在前线的将领们,这对于朱允熥来说还是实在太难。他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哪怕自认为在皇太孙的位置做的还算不错,可是他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

  道衍也没有因为朱允熥的一些调侃就紧张,现在也算是久在朱允熥身边做事,也算是比较熟悉这位皇太孙的性格了。

  一两句玩笑话自然没什么问题,只要不是一点分寸都没有,私下里稍微玩笑一下自然没问题。

  “殿下,臣并非此意。”道衍就连忙为自己辩解说道,“臣以为朝廷为此次出兵做了万全之策,从去年开始就在准备着,自然不会有大碍。”

  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乃至是在一些朝中的大臣眼里,这一次的出兵是因为宁王朱权奏报发现了蒙古鞑子在大宁附近留下了衣甲等等引发的。

  可是在道衍这些人眼里,他们自然也都清楚的明白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从去年就开始准备了,为了这一场战事,朝廷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

  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信一点自然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对于这一次的战争,大家也基本都是保持着比较乐观的态度,这一点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何况不要说大明开国以来,就算是大明开国之前,基本上都是胜多败少。

  不要说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了,就算是寻常百姓们,对于大明的兵威之盛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是这一次对蒙古鞑子用兵,大家也都有着足够的心里优势。

  更何况现在的一些蒙古鞑子,可不是当初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了,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在不断的下降,在大明的强军面前现在也只能躲藏、避战。

  夏原吉则直接说道,“大和尚,我以为朝廷用兵,只要粮饷、抚恤足够,其他自然并无问题。”

  听到夏原吉这么说,朱允熥都有那么一些无语了,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这个夏原吉看起来还是有着一些先见之明的,还是知道大明的战斗力和军饷有关。

  道衍这个时候就稍微有些不满了,“夏大人,本官本以为和大人同殿为官,也都是殿阁大学士,即使没有私谊,也该有同僚之情,只是大人如此戏谑调侃,不应该如此吧?”

  夏原吉则是立刻作揖行礼,“姚大人见谅,是我失礼了,以后再也不戏谑调侃。以后见了大人,必然称官职。”

  这一下道衍也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对于他的称呼、对于他的那些身份,实际上在朝野上下也都是有着那么一些比较特殊和有趣的地方。

  别看现在的道衍已经是殿阁大学士了,地位可以说是比较高了。尤其是现在的道衍在太孙手底下做事,被人视作是皇太孙的心腹。

  可是这样一位潜力无限的大臣上朝的时候还是穿着朝服,和其他官员没什么区别。但是下朝了、出宫了,他就换上僧袍,还是居住在寺庙里。

  不得不说这样的打扮和行事做事的风格,实在是让一些人有些搞不明白。

  按照正常的思维,能够在太孙手底下做事、能够被太孙信任,那自然也就是要在仕途上发愤图强,要争取能够为朝廷去做更多的事情才好。

  尴尬的道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实在是因为关于‘大和尚’这个称呼,也实在是不成秘密了。

  主要也就是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喜欢称呼道衍为‘大和尚’,再加上道衍的身份问题,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的事情,这个称呼是没办法避开了。

  这些事情稍微有些意思,看着手底下的人相处的还算不错,朱允熥也算得上是乐见其成的事情,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家稍微的戏谑调侃一下,可是要说成仇,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道衍和夏原吉,他们实际上也没什么私交,这当然也是一件好事。

  说到底也就是作为皇太孙,朱允熥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官员们内讧,那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好处,这样的事情肯定是需要避免才好。

  可是手底下的官员们一个鼻孔出气,那对于朱允熥这样的皇权掌控者来说,这显然也就不算是什么好事情了。

  所以说该有些分寸和界限的时候,还是有些分寸和界限的比较好,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更何况夏原吉和道衍虽然都是大学士,也都是在朱允熥手底下做事,但是这两个人算不上是在一个‘系统’,负责的事情不一样。

  夏原吉一直都是侧重于经济、财务方面的事情,这是被朱允熥当做户部尚书在培养的,以后的财政大权就是要这位大学士来负责。

  至于道衍这个大和尚的定位,实际上更多的还是朱允熥的参谋,很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这位心机深沉、能力不俗的大学士来给出些意见才好。

  道衍和夏原吉也就是互相打趣两句而已,然后也就是各自忙碌着各自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也算得上是比较忙碌了。

  朝廷的政事可不少,每天堆在案头上的事情也确实不少。哪怕有些不需要立刻就解决了,可是能够及时给批复的时候也就要批复了。

  朱允熥忙完了一天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稍微的休息一下了。

  回到了乾清宫,朱允熥就问道,“祖父,这一次调兵遣将的事情,哪里还有疏漏?”

  “疏漏?”老朱就不太满意了,“你就是在操心些不该操心的事情,调兵遣将的事情和你有多少干系?都是咱调兵遣将、安排好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一下朱允熥也有些无言以对了,可是也不得不承认老朱的说法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不管是从表面上来看,还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老朱在忙。

  调兵遣将的事情,尤其是这一次还让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宁王等人先后出兵,这可不是皇太孙就可以调动的,肯定还是需要皇帝出面才好。

  战事的安排等等,也确实都是老朱安排好的事情了,很多的事情都是他布置好才行。

  老朱指了指朱允熥,说道,“你现在啊,还是多想想你妻儿,那才是要紧事情。”

  “妙锦现在好着呢!”朱允熥有那么一些哭笑不得的说道,“现在我东宫上下,哪个不知道皇太孙妃有了身孕。这一个个也都是殷勤着,一点都不敢懈怠了。”

  这自然也是实话了,虽然现在徐妙锦有了身孕的事情没有公开。可是有些事情也是瞒不住人的,尤其是在东宫效力的宫人,这个时候自然也是更加的殷勤了。

  这一切也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所以有些事情也确实不需要朱允熥太过担心。

  老朱嘿嘿一笑,说道,“咱啊,现在就想着咱重孙了。等到明年了,咱抱着文垚四处逛逛,想想看这也是个没事。”

  真要是这么说的话,好像也是没有什么问题,对于不少人来说,含饴弄孙也确实就是人生当中最大的幸福之一了。

  尤其是对于老朱这样极其重视血脉亲情的人来说,重孙可以说就是他现在最大的期盼了。

  朱允熥就开玩笑说道,“祖父,我一旦有了儿子,估计到时候就成了爷爷不疼、姥姥不爱了,这肯定有些不太合适吧?”

  老朱看了朱允熥一眼,说道,“别试探咱,咱先前说的话还算话。有了重孙一切好说,到时候咱也没精力管你。带带重孙,看着你管理朝政,咱没时间去做其他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g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